在设计和引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提出并展示了一种以人民为本的人民利益观。这种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规定性的体现,也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诉求。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和本质精神,要求大胆而睿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路径,体现了辩证的思维,推崇人民利益至上。回顾和总结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缅怀伟人思想,对于在当前和今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改革目的和实践宗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警示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多重目的,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民、为了发展和增进人民利益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导者和总设计师,他对于改革开放到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抱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新时期中国改革的内容和要求也很多,但最关键最内在的就是对党和国家各项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关系到社会利益的创造和分配,关系到改革的深层关系和实质内容。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必须秉持、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观念,并不是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而是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诉求和价值崇信,也是在他早年从事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具备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其成立之初就明确宣誓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的是民族的、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在革命年代就确立起了为人民革命、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坚信“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
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改革开放能否成功、能否顺利、能否持续的关键,就是是否坚持把发展人民利益作为首要的、先决的条件
邓小平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所秉持的人民利益观的奠基人,也是通过改革开放来维护、发展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实际引领者和开拓者。正是邓小平确立并践行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激发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谋求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保障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首先,改革开放的本质追求是发展人民利益。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为发展人民利益,要执行更为大胆而睿智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不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遇到了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上不同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如果固守老观念、抱残守缺,那么经济就不能发展,人民利益也就不能发展和增进。因为涉及变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曾经面临了姓社姓资、姓公姓私、先富后富等带有方向性、制约性的选择关口,在每一个关口,邓小平都能够科学而辩证地指引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再次,以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路径维护并增进人民利益。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路径是保证改革开放坚持正确取向的合理选择和关键方略。邓小平在确立改革开放是为发展人民利益的观念中,所运用的是辩证的思维,所提倡的是科学的路径。最后,人民利益是裁决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邓小平在筹划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改革开放就是要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和利益。
当“蛋糕”不断做大时,如何分配“蛋糕”,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今天的改革开放,其根本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从古到今,受各种政治势力簇拥或推动的变革变法有很多,不过多数变革都没有起到医根治本的目的。学习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警示作用。
其一,改革开放要始终围绕发展和保障人民利益而动。这是邓小平成功领导中国走进新纪元的诀窍,也是邓小平总体设计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经验之谈。其二,全面准确和完善地坚持人民利益观。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人民利益观,其重要的特征就是这种人民利益观具有彻底性和辩证性,不片面,不短视,不脱离中国改革开放的国情、过程和目的。毫无疑问,在任何社会中进行改革,都会出现利益纷争和利益冲突;任何国家推进开放,也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危险与挑战。要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应当确立科学的改革开放路径,以保障其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是科学的、有益的,而不是招致困扰、破坏和灾难的。为此,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高度重视基于人民的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捍卫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必须扩大人民利益的汇合点,必须推进捍卫人民利益的合程序化和合目的化。这是一个响亮的表态,也是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的继承与发扬。 (详见2014年9月1日《人民论坛:邓小平改革开放观的精髓》。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宇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