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大竹县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专题调研大竹乡村振兴工作,深入了解大竹县乡村振兴发展的情况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能力。大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余述容一同调研。
中心组在天宝寨调研
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乘车来到大竹县,先后深入到人和镇天宝村、月华镇九银村、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天宝村参观天宝寨蜜柚基地,深入了解远明柚子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合作社创新实施三权分置下“四入四同”模式,让整个镇形成柚子产业链,农民不仅可以用土地、资金入股,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农产品还能进入电商平台销售,这让农民实实在在脱贫致富。
中心组在九银村调研
中心组一行人来到月华镇九银村实地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据了解,九银村是月华镇易地扶贫安置点,其创新性的“三三三”模式,全面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特别是其坚持的“三融合”模式,不仅让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还能致富。
中心组在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中心组一行来到东柳镇实地调研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糯稻产业扶贫的措施。
实地调研结束后,党委书记王成端在大竹县委会议室组织召开学习交流会。达州市政协副主席、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介绍大竹县情,大竹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志超详细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情况。
何洪波从党建、经济、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对大竹作全面介绍。他指出,大竹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路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他强调,大竹县与我校已经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双方要常态沟通对接,定期会商洽谈,共同推动合作协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希望我校发挥智力优势、教学资源优势、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专业优势,探索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输送,协助大竹县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
李志超详细介绍乡村振兴规划、实施、乡村治理情况,并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他指出,大竹乡村振兴目前还存在不足和短板,需要科学规划;乡村振兴的实施要经历脱贫、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三个阶段。他认为,大竹县乡村振兴要做亮醪糟、香椿、白茶、竹子、苎麻五大农业品牌,以六个示范区为榜样,打造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他强调,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分类经济,实现全面振兴发展;要以城镇为节点,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园区为据点、以政策推动,形成互利合作。
王成端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民农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精心谋划、科学推进,更需要知识技术投入、文化支撑和人才保障。
王成端说,大竹县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脱贫攻坚为引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基础建设为引力,促进农村夯基固本;以乡村治理为引导,促进风气持续向好,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成端强调,作为办在达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四川文理学院,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提供技术和文化支持乃应有之义,责无旁贷。学校要围绕大竹县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要加大应用性课程体系建设,定制现代农业、乡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等人才培训内容,为大竹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建设带头人和技术人才。要发挥学校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科技服务团队优势,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供技术服务、决策咨询,推动成果转化,努力为大竹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思维、新模式。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民间找素材,沉到村落搞艺术,把更多的文化活动融入乡村社会生活,培育文明乡风,彰显乡土魅力,让每一个村镇充盈清风正气,让乡村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大竹县委农办主任唐建国围绕调研内容,介绍大竹县宜居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人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景林、月华镇党委书记尹亚军围绕乡村振兴在基层的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建议。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德莉教授围绕乡村振兴作发言。
党委副书记、校长刁永锋,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侯忠明,副校长李壮成、邓杰及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此次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