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导报》报道,近日,党委书记李万斌接受《教育导报》记者专访,就学校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表看法。全文如下:
教育导报:请你谈谈四川文理学院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改革,创新机制?
李万斌: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竞争态势趋于激烈尖锐和复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已经从想法付诸急迫的行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构建大学生成长平台和机制,加强优秀人才培养。
学院紧扣地方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和完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川东石油天然气、特色农副产品和历史人文资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进行系科专业调整,升本以来,整合重组新建了25个新专业,初步形成对川东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对接,更加切合地方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导报:高等院校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大有可为,地方高校肩负怎样的责任?
李万斌:以文化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四川文理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的应尽之责。
一是全校上下全方位地体现了服务地方的发展思路。围绕达州市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和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的目标,学校深入实施人文社会学科“提升计划”和理工学科“扶强计划”。立项建设了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地方就近培养化工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加强艺术类本科专业群建设,着力为地方社会培养文化艺术人才。
二是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整理,积极申报地方文化发展课题。积极推进达州市红色文化建设,配合地方政府,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开展教育援助和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和对口援建,为青川、南江培训师资。积极开展顶岗支教。2010年来,学院近300名大学生到渠县、大竹县中小学顶岗实习,有效地缓解了不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学校师资紧缺的问题。
四是积极参加地方党委、政府主办的各类宣传文化活动。近几年来,积极参与各项宣传文化活动数百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艺术品位和实力。
教育导报:下一步,四川文理学院该怎么做?
李万斌:举办高等教育三十多年来,全校师生在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完成了新校区建设、学校独立升本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学校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实践中,实现了办学水平的提升、办学规模的扩张和人才培养的增长,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新的突破,学校的各项事业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为高等教育绘就了一幅宏伟的画卷,四川文理学院党政班子要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加强和谐、文明、美丽、品牌校园建设,高等教育必将在新一轮的民族复兴征途肩负重任,锐意前行。(本报记者 何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