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2025年7月8日至15日,四川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老师带队,大学生通讯社骨干组建“桂地寻红迹,热血燃今昔”实践团,赴广西开展为期8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
实践团以“探场馆、挖史实、传精神”为核心,通过瞻仰革命旧址、聆听英雄事迹、访谈游客感受、录制红色微课等方式,在南宁、百色、柳州、桂林四地的红色地标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表达和传播方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扬青春奋进力量。
南宁站:巾帼丹心照山河,陵园肃穆忆忠魂
实践团首站聚焦南宁红色地标,深挖女性革命者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贡献。在邓颖超纪念馆,六大展区系统呈现了邓颖超同志从青年投身革命到成为“妇女先驱”的一生。馆内珍藏的1925年邓颖超与周恩来往来书信,字里行间满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妇女解放运动”展区陈列的标语手稿、组织章程,见证了她领导中国妇女争取权益的艰辛历程。实践团不仅录制“红色故事微课堂”讲解这些珍贵史料,还随机采访10余名游客,收集到“从邓颖超身上看到了女性在革命中的坚韧”等感悟,直观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当代感染力。


午后,实践团前往南宁烈士陵园与广西革命纪念馆。在革命纪念碑前,队员们肃立默哀、敬献鲜花,缅怀包括韦拔群等在内的桂籍革命英烈;广西革命纪念馆内,“百色起义”“昆仑关战役”等展区的场景复原与实物陈列,生动再现了广西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抗争史。


百色站:起义精神永流传,军部旧址忆峥嵘
百色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实践团在此探寻百色起义的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高举起义旗帜”展区通过多媒体影像,还原了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全过程;馆内陈列的红军军帽、武器装备,以及起义将士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起义精神。实践团现场录制主题微党课,让这段历史被更多青年知晓。


次日,实践团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这座百年建筑内,当年红军将领的办公室、战士营房保存完好,墙上的作战地图、会议记录手稿仍清晰可见。队员们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到,这里不仅是红军指挥中枢,还曾是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红军战士在此编写《右江日报》,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队员们在总结会上表示,百色起义的历史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是革命胜利的关键,这一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柳州站:隐蔽战线藏风云,印刷厂里见初心
柳州联华印刷厂旧址是广西地下党的重要秘密据点,实践团在此挖掘隐蔽战线的革命故事。这座民国风格建筑内,藏着许多“红色机关”:地板下的暗格曾用于存放革命宣传品,书架后隐藏的通道是地下党员紧急转移的路线。据史料记载,1945年至1949年期间,中共柳州党组织以印刷厂为掩护,秘密印刷《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等进步刊物,累计印发数万份,为柳州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当年印刷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完成印刷任务”的细节。在后来的分享会上,队员们感慨:“隐蔽战线的英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智慧和忠诚守护着革命火种。他们的‘低调’,正是最动人的‘忠诚’。”这种对“平凡英雄”的致敬,成为实践团传播红色文化的新视角。


桂林站:湘江战役铸英魂,长征精神励青春
桂林全州县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实践团在此感悟“向死而生、绝不屈服”的长征精神。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血战湘江”展区通过大型场景复原,再现了1934年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惨烈战斗——红军将士在兵力悬殊、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决心,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江,最终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的企图。馆内陈列的红军草鞋、血染的绑腿,以及牺牲将士的家书,让许多队员红了眼眶。


实践团录制“红色故事微课堂”时,特别讲述了“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34师全体将士壮烈牺牲”等事迹,强调湘江战役“保存革命火种、奠定长征胜利基础”的历史地位。队员们表示,湘江战役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信仰”,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将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精神动力。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此次广西红色研学,实践团以场馆史实为根基,让红色故事可感可触。而做好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更需紧扣“史料真实”这一核心,用“青言青语”转化历史叙事,借微视频、访谈等多元形式贴近青年;同时深挖地域红色特色,让红色文化从“场馆”走向“生活”,从“历史”走向“当下”,真正成为激励青年奋进、助力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从邓颖超的巾帼担当到百色起义的奋斗征程,从隐蔽战线的默默坚守到湘江战役的信仰之光,实践团在广西的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场精神洗礼。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镜头记录革命故事,用心灵感悟使命担当,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激励当代青年奋进的精神源泉,将继续以“青言青语”传播红色文化,把在实践中汲取的信仰力量,转化为学习知识、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让青春绽放出与时代同频的红色光芒。